欲望是指个体为了弥补自己肉体和精神的匮乏感而产生的心理需求,而理想是人们基于探索、发现、创造和仁爱的情感本能而产生的精神动力。
欲望的特点是被动的,而且欲壑难填。这种被动感常常不被意识,人们总是觉得自己是在主动欲望着,其实不然,因为当欲望得不到满足时,自我是焦灼的,正是为了缓解这种焦灼的状态,才会升起欲望,所以我们是不得不欲望,是被迫的。当自我内在始终存在匮乏感时,欲望的满足可以暂时缓解焦虑,紧接着为了维持这种满足感又会带来新的焦虑,制造出下一个欲望来,因此才会欲壑难填。
理想的特点是自主的,这种愿望本身**是在表达自己,实现自己,而不是要防御某种痛苦的感受,所以我们并不是被迫理想,而是自主选择的结果。由于从事理想的过程**是对自我思想、情感和意志的实现,因此常常被个体赋予极高的意义与价值,即使自我可以选择放弃,但自我实现的本能动力往往会选择坚守,即使遭遇重重困难,也会锲而不舍。
欲望与理想都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动力,所以特别容易混淆,甚至有不少人误认为人类的****是欲望推动的。因此我们需要看清这两种动力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是什么。
如果生活的动力是欲望,人努力的目标**是获得欲望的满足,而努力的过程本身除了服务于目标的实现,并没有意义,倘若目标没能达成,过程**毫无价值,所以欲望者特别容易着急,常常对追求的过程缺乏耐性,有时候为了急功近利**会不折手段,他们不仅难以享受过程,而且在追求的过程中不断地为结果是否满意而焦虑着,即使结果是好的,欲望者也只能得到暂时的安宁,因为他们需要继续焦虑这样的结果是否可以保持,或者为新的欲望焦急地盘算着。
如果动力是理想**不一样了。理想者虽然也希望成功,但成功并不是追求的所有意义,因为投入理想的过程本身**是在实现自己,所以在理想达成之前,他们并不焦虑,这样反而可以放下成败的包袱去全情地投入,并且因着这种投入而获得内心的充实感,即使到了最后目标仍然没能达成,理想者虽有遗憾,也绝不会否认之前自己的付出,仍然可以为那些曾经的努力感受到生命的意义。
由于欲望的功能是防御性的,而理想指向自我实现,所以持有这两种动力的人在坚守的程度上也有很大差异。
欲望者虽然有强烈的渴望,看起来动力十足,但遇到挫败却很容易放弃,或者转移自己的努力方向。比如,渴望向别人证明自己的人对成功的欲望**非常强烈,他们会试图找到一个方向让自己迅速取得成功,但如果这一方向遇到困难,自我评估难以成功,动力**会立马变弱,或者转向另一个容易成功的方向。因为对欲望者来说,干什么并不重要,成功才重要,所以对从事的方向很难在挫败中坚守。
理想者真正追求的**是投入,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自己所热爱的方面**是生活的意义,喜欢爬山**不停地攀登,喜欢探索**不断地专研,喜欢表达自己的情感,**通过文字、音乐、绘画、舞蹈等途径来尽情地述说分享,这种投入也许会获得社会认可的成功,但那对理想者来说只是投入的副产品,而不是生命意义本身,即使没有副产品,投入的意义也已经存在了。所以挫败对他们的影响不大,也很难动摇他们投入某一个方面的激情。
当然,这两种动力下人们取得的成**也是天壤之别。
欲望者为了一个目标去付出努力,也能一定程度上发挥自己的天赋才华,获得一些社会成**,但因为这个目标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,以防御内在的匮乏感,比如获得荣誉、权利或财富,格局太小,装不下那些无法急功近利的部分,比如带不来名利的基础研究或思想探索,所以即使他们有一些成**也是有限的、个人化的,很难成为推动人类科技与文化****的中坚力量。相反,理想者投入的并不是个人欲望,而是比自己更大的理想,可以为了这个理想的实现而默默无闻,一步一个脚印地做着**基础的工作,为了这样一个大的格局去投入,才能**终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力量。
可见,推动人类****的动力是自我实现的内在需要,而并非用于防御匮乏感的欲望。当自我还处于不安与缺乏感之中,**只能坠入欲望的旋涡,被内在的恐惧和匮乏逼着向前走,**像被迫学习的孩子,这种动力下,人的精力更多被焦虑所消耗,即使投入的部分,也多半是急功近利的钻营,难以承担创造与仁爱的责任。因此,要承担起人类的****,只有先承担自我成长的责任,挣脱匮乏感的心理束缚,才能自然地回归理想这个自我实现的轨道。